眼下,令人头痛的雾霾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室内环境污染”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敌。由此,空气净化器等治理产品走红,市场销售大大看好。
据央视3月30日“新闻直播间”和“晚间财经新闻”记者调查,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产品质量不达标,所谓的国外品牌却是国内的“小作坊”所为。该记者据此购买了一款德国品牌“康纳利”空气净化器去国内权威机构检测鉴定,结果发现,其多项质量指标达不到空气净化要求。再辗转寻找这个“德国品牌”生产地时,厂家却是广东顺德的一个小厂房,所有制作材料及生产技术均来自国内。
专家介绍,空气净化器准入市场有非常严格的认证要求,其各项质量指标必须达到2008年制定的“APIAC”国家标准,可时下一些不达标的产品怎么就取得认证资格了呢?据该记者进一步调查,原来是认证样品作假。一些认证咨询公司承诺只要掏钱就能搞定一切,并现场指导生产出的样品如何通过质量认证。结果是样品与大批量产品二者的质量大相径庭。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商品展销会上看一种化工产品的样品质量指标非常好,可是,当笔者去生产企业准备订购时,却发现批量产品的质量远远赶不上展销会上的样品,只好空手而回。
如今,生产厂家只重视样品质量,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一种产品有两样标准呢?笔者认为,关键是一些生产者的经营思想不对头。
众所周知,样品是产品的样板,产品则是样品的翻版和数量的扩大。而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或者为了获得各种名优产品称号,拼命地在样品上大做文章,然后拿去检测鉴定或推销,而对大量进入市场流通渠道的产品,却不那么精心制作了,要么偷工减料,要么“滥竽充数”。作为普通消费者,很少有人怀疑这已经通过质量认证可准入市场的名优产品会存在质量问题,更不会找到有关部门去检测鉴定。像上述那款所谓德国品牌的“康纳利”空气净化器,如果不是记者掏钱购买去权威部门检测,怎么能知道它的质量有问题呢?又怎么会知道它是冒牌的“德国品牌”呢?
事实上,不论是样品还是产品,其最终的市场认证者是广大消费者,有道是“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只注重样品却忽视产品,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会丢掉消费者、丢掉市场。
笔者认为,不论什么企业,想要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长期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实实在在地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样品去生产,以质量取胜,否则,靠“样品”是纸里包火,不会长久的。
与此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树立担当责任意识,改企业上门送样品检测鉴定,变为到企业突击抽检产品。对通过质量认证准入市场流通渠道的产品,加大检测鉴定频次,一经发现产品与样品不一致的,立即下架并停业整顿,严重的予以曝光,并罚他个关门歇业、倾家荡产。《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