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于日前发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在随机抽查的广东的132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中,有22家企业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2月7日,省局召开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约谈会,集中约谈了22家在“国抽”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企业,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管和整治提升工作走向常态。
会议要求与会企业认真总结此次“国抽”不合格的教训,引以为鉴,下最大气力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对如何落实整改、提高产品质量,会议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清形势,切实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要切实重视质量,重视安全,把生产合格产品作为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水平。二是要加强自律,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发展。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进而推动自身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三是要重视学习,关注行业技术标准动态。认真查找抽查不合格原因和落实整改措施,并严格按国家标准保证产品基本质量,落实企业自身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多与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或行业组织联系,寻求专业性的技术指导,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稳定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水平。
会议强调,电线电缆行业整治工作不是阶段性、“一阵风”的,而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下来,全省各级质监部门仍要把电线电缆质量提升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着力加强对产业集中区域及以往抽查不合格企业的监管,使得产品质量能稳定提升,有效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的原因,广东质检院分析指出,主要是部分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对原材料质量不重视、出厂和过程检验形同虚设、关键工序的缺失、生产设备落后等问题所致,并提出应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工序等方面出发,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建议。与会企业相继发言,纷纷表示要树立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履行相关权利和义务,表明了做好自身产品质量的决心。
信息来源:广东省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