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江门市质监系统坚持“企业主体、服务发展、自主创新、国际接轨”原则,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为推动“珠西智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转化率明显提高。全市制定企业标准2971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82 个,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8 个,行业标准42 个,广东省地方标准25 个,制定市、县联盟标准57个,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79%、120%、46%、117%、167%和814%。企业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成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转化率明显提高,有效增强了企业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和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质检中心1个,成立省级授权质检机构6个,创建广东省摩托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TC2个,国家TC/SC委员会单位2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个,与五邑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摩托车及零件部等7个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实验室,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广东省摩托车产业及专业镇发展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江门市蓬江区摩托车零配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为促进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逐步建立起支柱产业先进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了农业、旅游服务业以及包括新材料、电子信息、半导体、食品、化工、先进制造装备等满足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创建了36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了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2个省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标准化试点,有效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标准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标准化专项资助经费累计达542万元,共有81家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269个项目获得资助。标准化扶持资金的设立大大增强了各行各业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标准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省建立首个摩托车产业联盟标准《110系列弯梁式两轮普通摩托车》。江门市前卫匹特搏供应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气枪》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气枪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