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企业质量发展促进网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正文

年度十大电商法律关键词出炉 信息泄露考问网络支付安全

更新时间:2014/7/11 9:26:15

 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13~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该报告是目前国内首部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发布了2013~2014年度十大电商法律涉案热点领域,分别为:行业垄断、信息泄露、网络打假、网店征税、毒快递、网络传销、海外代购、微信购物诈骗、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

 据悉,报告涉及的电商/互联网企业包括:天猫/淘宝网、当当网、大众点评网、亚马逊中国、窝窝团、酒仙网、也买酒、乐蜂网、百度、携程网、艺龙网、优酷、金山网络、铁友网、酷讯、快播等。

 记者了解到,信息泄露作为2013~2014年度屡屡被曝的问题,成为十大电商法律涉案热点领域之一。支付宝用户信息泄露成为近年来国内罕见的大型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用户泄露的信息包括转账付款姓名、账户信息、付款金额、付款账户、付款说明等,数量超过2000条。很多网友担心自己的信息和资金安全,表示“再也不通过支付宝转账了”。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认为,“支付宝事件”是一起比较严重的个人信息泄漏事件。与以往不同的是泄漏的内容直接涉及大量敏感信息,泄漏之后更容易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给用户带来重大的财产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如果是由于支付宝安全漏洞导致的信息泄露,支付宝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赔偿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另一起引起轰动的是携程网被曝系统存技术漏洞,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漏洞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码(卡号、有效期和服务约束代码生成的3位或4位数字)等,上述信息可能被黑客读取。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特约研究员、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张延来律师表示: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并导致泄密的或将面临行政处罚。法律要求网站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三原则,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发生泄密,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者用户的诉讼。

 网络支付安全与效率历来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网购时要小心个人信息泄露,建议网络用户在进行电子支付时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安全措施较多的支付方式;小额支付如果考虑到快捷的需要应当尽可能在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站上完成或选择第三方支付工具。

 此外,2013年一则“毒快递”引发的血案让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被疏漏的“快递寄件安全”问题上。2013年11月29日,山东东营广饶县刘兴亮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29日因抢救无效死亡。据医院诊断,刘死于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酯中毒。调查显示,潍坊捷顺通快递有限公司(圆通速递在当地的加盟企业)工作人员在卸载快件时,发生化学品泄漏,液体污染了刘先生收到的快递。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家品、李丹认为:圆通“夺命快递”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其他快递公司也普遍存在,这说明快递公司在迅速扩大的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防控风险的能力很弱。公司内部的员工培训方法、分拣运输流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